您好,欢迎光临中国感光学会!

中国感光学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学会会员

相关新闻

关注

中国科技馆2018年十大新闻

发布时间:2019年1月9日

而立之年、砥砺奋进,2018中国科技馆迎来了开馆30周年。30年我们与喜爱科学的公众一同成长,30年我们肩负初心与使命奋力前行。回望来时路,不断超越自己,时刻寻求突破,正是中国科技馆赢得社会认可和公众口碑的秘诀。刚刚过去的这一年,中国科技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凝心聚力,创新争先,用全部的热情、智慧以及汗水为公众奉献出一系列科学盛宴。

1. 中国科技馆迎来开馆30周年,全年和单日服务公众数量均创历史新高

围绕开馆30周年,中国科技馆面向公众、行业和员工举办系列活动。面向公众先后策划举办“寻找老票根”、“寻找曾经的你”、“馆长带你走进科技馆”—中国科技馆第5000万观众参观体验活动等,在全社会产生良好社会反响。搭建行业学习交流平台,举办“迈向2035”——科技馆事业发展研讨会暨第十次科技博物馆理论研讨会,推出研究、馆史、实践、译著、科普等五大书系共8本图书。凝聚员工精神和力量,举办开馆30周年主题升旗仪式、职工风采汇等活动,开展“我与中国科技馆”征文、书画、摄影征集,推出30周年系列宣传片,出版《传承与使命——中国科技馆开馆30周年巡礼》。全年中国科技馆服务公众440.2102万人次,创年度服务公众数量历史新高。其中8月12日,观众量5.7382万人次,创单日服务公众数量历史新高。

2. 中国科技馆首次开放夜场,“科学之夜”华彩亮相

中国科技馆打破传统科技馆观众参观模式,将展品体验、动手制作、科学表演、精彩实验等有机结合,9月17日至24日首开夜场,举办“科学之夜”大型活动。活动以科幻为主题,分为“3D结构投影视觉秀”“科幻主题探秘”“角色扮演主题巡游”“密室逃脱”“科学嘉年华”“真人VR绝地求生”六大版块内容,其中,“3D结构投影视觉秀”以中国科技馆独特的建筑结构量身打造,作为国内科普场馆的首次应用,成为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和全国科普日北京主场期间的一大亮点。活动累计服务公众达1.0378万人次。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人民网、新华网等近70家媒体对活动进行了宣传报道,在抖音平台开展的“我的科学之yeah”全民科学挑战活动,全年话题播放量突破17亿。

3.中国科技馆自主策划推出“创新决胜未来”“榫卯的魅力”等展览精彩纷呈,主题短期展览成为一张名片

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展示我国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技成就,广泛宣传科技工作者锐意创新、使命担当的精神,中国科技馆充分发挥自身潜力,精选改革开放以来40项代表性科研成果,策划实施“创新决胜未来”科普展览。该展览于7月13日至10月7日面向公众展出,展品展项60余件、实物及模型10余件,期间累计服务公众13.7151万人次。

为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充分展示中国古代科技文明,历时数年策划开发“榫卯的魅力”主题展览,展品38件(套),11月1日正式面向公众展出,通过互动模型、微缩模型、虚拟现实等多种现代展览形式,传播古代科技,传承文化遗产,弘扬工匠精神,开展以来服务观众约6.0589万人次。

推出高品质虚拟现实仿真体验节目“嫦娥五号虚拟现实节目”,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让公众亲历嫦娥五号任务全过程。该项目经国防科工局推荐,已纳入中宣部等8家单位主办的“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中。

此外,从台湾自然科学博物馆引进的“脑中乾坤:心智的生物学”主题展览,累计展出55天,服务公众6.3109万人次。“‘两弹一星’功勋人物肖像画展”和“爱国知识分子的杰出典范——钱学森生平事迹展”等专题展览,大力宣传以钱学森同志为代表的功勋人物的光辉事迹,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反响热烈。

4. 中国科技馆首次举办中国国际科普作品大赛

为鼓励国际科普作品创作,推动科普作品创作和研发的国际交流合作,中国科技馆首次举办2018中国国际科普作品大赛。大赛共征集有效选题3803个,筛选出1339个选题纳入中国科协科普素材库,并从中优选出100个作为本次大赛科普作品征集选题。围绕百个选题,共收到参赛科普作品1533件(含境外88件),最终评选出获奖科普展品37个,科普图文和科普微视频各50个,其中获奖的境外作品总计14个。中国科技馆报送的展品“飞起来的石墨烯”“全息摄影”“有趣的传递”分获一等奖,“院士说-神奇干细胞”获微视频类一等奖。

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及全国科普日期间,举办隆重的大赛颁奖典礼,并在大赛的基础上推出2018国际科普作品展,共展出科普展品30件,科普微视频、科普图文各8件。

5.中国科技馆首次举办国际科技馆能力建设培训班,国际间交流与日增多

为促进世界各国科技馆事业共同繁荣,中国科技馆积极搭建国际深度交流与合作平台。一是积极促进世界科技馆从业人员专业发展,10月29日至11月4日,首次举办以“如何开发具有时代性的启迪创新的科技馆展览——从创意到展出”为主题的国际科技馆能力建设培训班。培训班共招收学员42名,其中16名国际学员分别来自亚非拉11个国家的14家科普场馆。二是积极深化中国古代科技展国际交流,9月29日,“中国古代科技展”巡展在希腊最大的科技馆——塞萨洛尼基科学中心暨技术博物馆隆重开启。在希腊巡展期间,包括首站希腊雅典赫拉克莱冬博物馆,展览共吸引14.7万人参观。三是积极促进科普资源互惠共享,8月4日,中国科技馆与马来西亚槟城圆顶科学馆合作的“太空探索”展厅正式向马来西亚公众开放,展出期间累计服务公众8.2765万人次。四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的指导下,积极组织参与斯里兰卡科学中心建设的技术支持工作。五是积极邀请知名科学家来访交流,全年邀请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戴维•格罗斯、弗兰克•维尔切克,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亚当•里,以及1997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约翰•沃克4位诺贝尔获奖者来馆参观交流和讲座。

6.中国流动科技馆首次走出国门,成果丰硕

中国科技馆认真落实习“一带一路”倡议,6月14日,与缅甸教育部联合举办的“‘体验科学·启迪创新’展览——中国流动科技馆缅甸国际巡展”在缅甸内比都第六中学举办开幕仪式并正式向缅甸公众开放,拉开了流动馆首站巡展的序幕。12月4日,缅甸国务资政昂山素季参观中国流动科技馆展览,并对展览予以好评。

12月13日,与柬埔寨金边青年联合会联合举办的中国流动科技馆巡展第二站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办开幕仪式并正式向柬埔寨公众开放。12月10日,与阿穆尔州国家预算机关在黑河举行中国流动科技馆俄罗斯巡展签约仪式,标志着中国流动科技馆俄罗斯国际巡展正式启动。

流动科技馆国际巡展引起国内外媒体广泛报道,得到外国政府和公众的一致认可,实现了流动科普“中国方案”对外输出的“开门红”,为国际科普资源交流做出积极探索,为促进国家之间民心相通贡献力量。

7.中国科技馆推进科普大篷车社会化试点运行,实现流动科普服务模式的新突破

中国科技馆积极推进科普大篷车项目创新升级,探索科普大篷车社会化运行服务机制,分别与青海省科协、甘肃省科协联合开展科普大篷车社会化运行试点项目,逐步形成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农村地区公众科普需求相符合的科普大篷车资源配置和供给模式。2018年,青海省两辆试点车辆行驶里程约3.1万公里,开展活动140次,服务基层公众约5.2万人次;甘肃省两辆试点车辆行驶里程约2.7万公里,开展活动151次,服务基层公众约28.1万人次。与“十二五”期间相比,两省试点车辆平均开展活动次数指标提升了约3倍。

充分发挥科普大篷车“科普轻骑兵”作用,聚焦精准扶贫,中国科技馆为52个国家级贫困县配发科普大篷车,截至2018年底,全国科普大篷车累计配发1538辆,行驶里程3710.3万公里,开展活动次数21.73万次,服务公众逾2.3亿人次。

8. 中国科技馆首次举办全国科技馆展览展品大赛

为激发全国科技馆展览展品创新研发的热情,提高国内研发人员展览展品创新设计水平,打造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展览展品,中国科技馆面向全国科技馆举办第一届全国科技馆展览展品大赛。大赛分展览和展品两大类别,共收到27家场馆的156项参赛项目,其中展览41项,展品115项,最终评选出展览类获奖作品10件、展品类获奖作品20件。中国科技馆“创新决胜未来”展览获得展览类一等奖,“全息摄影”获展品类一等奖。

大赛的成功举办,是中国科技馆带动行业协同发展的一个全新尝试,为全国科技馆搭建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为新时代我国科技馆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9. 中国科技馆首次策划实施全国科技馆联合行动

中国科技馆深度挖掘各地科技馆场馆资源,联合各地科技馆创新策划“全国科技馆联合行动”,为科技工作者搭平台、做服务。围绕“4·24中国航天日”、“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9·1开学季”和“11·10国际科学中心和科学博物馆日”举办四期,联合62座次科技馆(或博物馆)参与,累计服务公众约16万人次,为公众提供丰富科普活动的同时,实现馆际间的交流与互动,有效促进各地场馆外向拓展、纵向融合,全面提升科技馆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影响力。

10.中国科技馆积极拓展融媒体科普宣传平台,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

创新使用融媒体手段进行科学传播和中国科技馆形象宣传。10月4日,中国科技馆联合央视新闻中心开展以“我爱你,中国”为主题的“科技版”快闪活动,在主展厅二层恐龙广场,20个可爱的机器人、30名孩子和全场上千人深情歌唱《我爱你,中国》。央视新媒体各平台、今日头条等20多家媒体对快闪活动进行了报道,原创视频当天登上新浪微博热搜榜,仅央视新闻新媒体平台一天内点击量就达798万,腾讯新闻、新浪网等平台点击量超过100万。原创制作《大神帮帮忙》系列微视频,在中央电视台一套《生活圈》节目播出,据央视统计,平均收视率保持在0.5%,居同时段全国第一。与江西卫视联合策划推出的《真是想不到》大型科普电视节目,反响良好。

(来源:中国科协网站,责任编辑:房瑞标)